×別吐槽練筆文的梗,我不會放過你的。
×但是你恥笑我糟糕的中文吧。
×第一次的古風。
×標題超有梗。
× E古文=1000E現代文 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。
*
「如小生仍有幸待永聆兄回來的話,那肯定是三生修來的福氣。」白衣的少年年約十六,正值弱冠之時,眉目間帶著一股清逸之氣,唯獨臉上的哀愁把蒼白的膚色襯得更淒然。夕陽斜下,沉入湖面,餘暉將他單薄的身影削得更細。
「子逸莫說笑。不過是上京赴考罷了,回來多的是時間。」立於子逸面前的青衣男子心中亦感到苦楚,然而此刻只能如此應對。背後便是臨行的船,跨上一步便要離開了。說到底,自己也只是俗人,達不到聖賢的高度。一旦擁入懷中了、想必就沉溺下去了,再也出不來。
猶記那年相遇,香木桌後的學子明眸皓齒,霧鬢雲鬟,一看便知將來必是貌比潘安,永聆亦像是被招引了般與他日日相對。子逸不僅是容貌端秀,談吐更是得體。自小便聰慧過人,熟讀四書五經,年紀輕輕便考得秀才。永聆比他年長四歲,於是兩人便以兄弟相稱。兩人常在湖邊的樓臺吟詩作對,春風恰似嬋娟手,輕輕撩撥,撩得湖面一片粼粼波光。一來一往的和聲細語間早已暗含兄弟外的情誼,點點思緒,彼此眼間自可窺見一斑。
永聆原打算考取功名后便與子逸四處遊歷,從此相伴。子逸只可惜體弱多病,患上了咳血的毛病。自他上回在貢院中吐血后,便在家中休養,不宜出門。永聆日日來子逸家中,與他談天,告訴他今日寫了什麽文章,江湖上發生了什麽逸事。子逸聽著那些奇聞怪事,每每會莞爾輕笑,對上永聆的雙眼,平靜如水。
然而,在永聆考得舉人,準備上京赴考時,大夫卻說子逸命不久矣。這一行恐怕短時間無法回來,而歸來後是否還能與子逸相見更是未知。儘管難捨之情溢滿胸中,卻無法化成言語,獨是鑄成這沉默。
「待我回來好麼?」永聆最終仍是牽起了子逸的手,輕言道。
「當然好。」子逸低聲回道,收攏指頭。只怪自己不似一般男子能與永聆一起上京赴考,又不是女子能名正言順嫁給永聆。或許兩人的緣分本就該斷在此處吧。
「那麼就在此臨別吧。」
永聆依依不捨地放開手,然後轉身踏上船。船身一下子撥亂了水面,夕陽早已落下,不見波光泛起。永聆的目光仍然系在子逸的身上,直到子逸的身影漸漸遠去,再也看不清為止。此行歸來是否仍能與子逸相見,永聆不得而知,願會時不遠。他似乎能在延綿水色中望見子逸的音容笑貌,共處的光景又漸漸浮上,他舒然閤眼,靜待船到達京城之時。
得以相伴便足矣,在此別過吧。
Fin.//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|ω・`*)歡迎留下你的感想或者吐槽喔。